据悉,全国有三座日晷仪。而侨乡恩平市鳌峰日晷仪自1987年建成至今已达36年。此日晷仪静静躺在著名的鳌峰山上,成了人们拍照观赏的亮丽一景,成了恩平的“市宝”。11月24日,虽是农历小雪,却是艳阳高照。记者再次登上鳌峰山,再次观赏这座日晷仪。记者记起,1987年日晷仪正式启用之际,曾写下《鳌峰山上日晷仪》一特写刋于当年一月的《南方日报》二版上。
说起鳌峰日晷仪,知情人们都会忆起当地决策者、组织设计者及施工单位。记者凑上前看到日晷仪上的刻石:技术总顾问麦蕴瑜;技术指导:吴翘记;工程师吴途广、罗炳权。施工及投资:恩平一建公司。人们知道,此石碑还漏写了三个人,一个是决策者、时任恩平县长冯炎,另一个是时任恩平建委主任林景存,还有一个投资者,时任恩平一建总经理吴建国。据说,是三位领导坚持不刻上自己的名字。
鳌峰日晷仪是由昝盘、昝针组成。昝针为石质,圆形,盘北面半圆指示时间的刻度。晷仪三角形不锈钢质,垂直立于昝盘北端,底边指向南北极。昝针的影子,随着太阳运转而移动,投影在刻盘上的位置就表示出当时的北京时刻以影子的方位计时。
由于日晷仪必须依赖日照,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。因此,单用日晷仪来计时是不够的,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,如水钟,来与之相配。
“为何在鳌峰山上建日晷仪”?冯炎告诉记者,1986年,恩平有些长者曾对冯炎称,鳌峰龙亭上有屋檐,下有路,但到龙头处,路成了断头路,也不美观。冯炎觉得有理,就找建委部门商量,龙亭在醉月楼飞下,如黄龙下山,如果有一颗珠,成“黄龙吐珠”,岂不妙哉。
集思广益最后商定:建一座日晷仪。
日晷仪,古人用作计时仪器,昝盘指示时间刻度,晷仪随太阳而动,投影出时间。晷仪一寸一寸移动,古人由此生发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之叹。于是恩平县决定派技术人员赴北京故宫考察日晷仪,时任县建委主吴长进和工程师罗炳权受命,观摩回来后,他们马不停蹄奔广州,找到恩平“省港批荡专家”乡亲吴翘记,请求他物色合适的业界权威帮忙。吴翘记时已84岁,是闻名的意大利批荡大师,他热情地说:“我带你们去找麦蕴瑜,他是省水利厅总工程师。”于是,在麦蕴瑜和吴翘记精心指导下,和一建公司人员辛勤劳作下,几番努力,全国第三座日晷仪终于在改革开放的1987年竣工,崛起在美丽的鳌峰山,与百兽园一齐成为鳌峰山“镇山之宝”。
而今,刻上石碑的四位建设者已仙逝,但日晷仪却沐着灿烂的阳光,迎着缕缕清风在鳌峰天天笑迎天下宾客呢!每逢谈起日晷仪,当年日晷仪决策者、今年91岁的恩平县老县长冯炎总是情不自禁缅怀起已仙逝的日晷仪建设者,称他们才是恩平栋梁。(冯创志)